如果有能力在深圳买商品房,那肯定是最好的,但如果是暂时买不了,买一个小产房先住着也不错,最起码不用颠沛流离的租房子。
对于单身的人来说,可能买房子的意义不大,有个住的地方就好了。可是对于有家庭有孩子的人来说,更希望能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家。
记得十年前,我们租的房子是一个大三房改装成三个一房一厅,房间客厅都很小,一个月租金1000块,但是就那么丁点地方,我们穷得连空调都舍不得用,每个月电费却还要四五百,极度怀疑电表被房东做了手脚,一气之下只能退租重新换房。所以就这样到处找房。
那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找房租房,当时是六七月份,天很热,我们一个大家庭五个大人轮流抱着一个小孩,就那样顶着大太阳在这个村里一间一间的寻找合适我们的房子。
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找房的过程中,遇见一个这样的房东,一开口就跟我们说,明年他的儿子就要回来结婚了,所以房子只租给我们一年,我们只能用房子里面的东西,包括床和衣柜、梳妆柜等所有的家具。可是我们整个大家庭,这些东西自己都有,不搬进来难道扔掉吗?当时就觉得心里不舒服,有房和没房的差距怎么这么大。
第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房子租住下来了,房租一年一签,第二年租期到的时候,房东打来电话,说要涨租500,如果同意就可以继续租下去,不同意就赶紧把房子腾出来,他们好出租给别人。当时那个心塞,心疼孩子那么小就要跟着颠沛流离。
所以对于我来说,可以没车没存款,但不能没房子。有个房子,不管大小,不论新旧,都是幸福的,生活安稳,日子有盼头,工作有动力,对未来有期待。
如果大人在深圳工作,孩子还是带在身边比较好,即使深圳无房,租房也可以上学,提前一年办租赁合同和社保就可以,当然,大人要是深圳户口那就更好了,直接把孩子的户口迁过来,现在迁户口都是一条龙的,又快又方便,基本上有深圳户口上个公立学校是没什么问题的。
说说我们家老大当时升小学的情况,我们是住龙岗这边,户口在福田,只要是深户就有70积分,如果户口在居住地那就有90积分,要是有独生子女证加两分,深圳户口社保是不加分的,非深户社保一年可以加好像是零点几分(具体多少忘记了)。反正我们当时户口不在住的地方,所以只有70分而已。因为龙岗这边人口比较密集,幼升小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,所以这边学校的录取分数也相对比较高,还好当时附近新建了两所新学校,分担了一部分的升学压力。填写志愿时,第一志愿是必填住址归属学校,就是说你住的地方划分在哪个学校,第一志愿就要填那个学校,就算你明知积分达不到那个学校的录取分数,也一定要填。第二志愿可以选择你比较有把握的学校。还有第三志愿,一共可以填三个志愿。当时给我们讲解的老师就说,因为这边的升学竞争太激烈了,如果没有深户的,建议第二志愿直接报私立学校,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就学机率。
那时候一位邻居小朋友,他们不是深圳户口,本来是被龙岗这边一所私立学校录取了,但她妈妈在罗湖找人托关系,花了六万块把她弄那边一所公立学校去了,听说那边学位不紧张,六十多分就可以进了,今年他们家老二也是没有深户但不花一分钱就进了那所学校。
个人建议:没有深圳户口的话,租房子最好租在人口不密集的地方,因为人口少学位就不紧张,也就会大大降低录取分数。如果有深户,最好在户口归属地租房子,这样积分就会比较高。
从租房到买小产权房:
我们是2011年来到这个村里租房子,当时这里人烟稀少,租了一个四房两厅的房子,经过跟房东讨价还价一番,以一千五一个月签了一年合同。当时房东还笑着说,这120平的房子四十万卖给你们。哈哈,看着是喜欢,只是囊中羞涩。
2013年,天时地利人和,在我们迫切想要买房的时候,因为种种原因和巧合,经过无限的努力终于买了我们人生中的第一套小房子,很小,建筑面积40平,实用面积只有25平,却承载着我们一家人所有的希望和幸福。
2017年年底,村委登记房产,听说要棚改,把全村买小产权的人都高兴坏了,包括我们。有钱的大量购房等着拆赔,房价一度涨到两万来一平。
2018年,风吹草动过后就安静下来了,慢慢的棚改的消息也渐渐消失,大家回归平静。房价陆续降了下来,炒房者也开始抛售。
2019年,听说小产权房可以落户,所以把一家的户口都迁了过来,整个流程很简单,只是拿本子需要一个月的时间。拿到本子的那一刻很开心,因为户口安定下来归宿感就更强了。
这个村大部分都是小产权房,这里9个小区,建筑面积大约是200万平米,共大约有 94栋房屋,总居住套数是23816套,所有的一手房都销售一空,有些甚至转过二手三手,也有不少人买了很多套,炒房或者出租,入住率也是非常的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