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,深圳小产权站在了风口浪尖。
央视报道之后,各方媒体跟进,前几天龙华住建局还出了一则禁止小产权销售的通知。在各类报道下的留言中有人支持小产权房买卖,有人则认为小产权房一文不值。
每一个评论都有理有据,但今天我不讨论小产权房能不能买的问题,想说说它的存在对于深圳的意义。
很明确的一点是:没有小产权房,深圳就不再是深圳。
它解决了近一半深圳人居住问题,更像是野生“安居房”。
40多年历史的小产权,成就今天的深圳
深圳的小产权,说是深圳经济改革开放40年衍生物也不为过。
1979年3月,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。
随着深圳投资建设的外商和外来人口越来越多,这时候问题出现了:
房子不够住。
据深圳史料统计,从1980年到1985年外来人口高达40多万。
激增的人口,旺盛的住房需求,所有人都看到了商机,纷纷买地大肆建房出租。
就连村民也洗脚上田“种房子”,因为大家发现种房子比种田更赚钱。最疯狂的时候村民不受条例约束在国有土地上违规建设大量农民房。
海量小产权房拔地而起。分布在深圳各区、或地段繁华,或偏安一隅,建筑品质有好也有坏。
深圳1980年老照片 图源网络
直到2009年,随着深圳快速发展,官方有了统筹规划意识,他们意识到:
违规搭建的小产权不断蚕食深圳的国有土地资源。
于是在2009年5月举办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,提出《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》。
小产权作为深圳历史“欠款”,首次被提到要进行初始登记。
但真正终结小产权野蛮生长的,是2012年出台的《深圳市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工作共同责任考核办法(试行)》。
这个号称史上最严的小产权房禁令,把违建增减列入各区大佬的政绩考核。
也就是在这一年,小产权再无增量。
现在你在沙井、光明看到的一些看似农民房的烂尾楼,大概率都是这个时期抢建被叫停的“历史遗物”。
沙井小产权烂尾楼 图源网络
经过那么多年的野蛮生长,现在深圳小产权的量有多庞大?
截至2020年初,深圳共有1082多万套住房,其中商品房约189万套,保障房51多万套,而村民自建房高达507万套,占比高达47%。
就是这507万套房,让深圳得以飞速发展。
曾经有经济学者指出,深圳之所以成为中国内地最有活力、最有竞争力的城市,关键因素之一,就是小产权房集群,为深圳大量初始创业者和中低收入者提供了缓冲地。
也有人认为,小产权房可以存在,但小产权房的交易是违法的,应取缔。
众说纷坛,但谁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:
“要不是深圳的小产权房容纳了2000万来建设这个经济特区的人口,深圳绝对没有今天。”
小产权房,是深圳野生“安居房”
小产权对深圳而言,是“后勤保障处”。
深圳房价高企、供需也摆在这,你以为那些买不起的人住在哪里?
乐有家数据显示,在深圳143.5万人拥有一套商品住宅,2套以上有15.3万人,拥有3套及以上的5.3万人。
而小产权、单位自建房或无房约1850万人,占比84%。
买不起商品房的人群,是深圳人口中占比最大的数量,可见商品房市场巨大的缺口。
很多人有幸在高楼名企里上班,但是绝大部分人,却买不起一套房,一本中国红的房产证是遥不可及的梦。
种种因素叠加,催生小产权市场日益火热。
想买者众,想卖者众。
总价二十几万三十万的小产权房,为低收入人群融入深圳提供了缓冲地带。
没看过深圳小产权的人大概不知道,很多小产权不论是体量、设计样式还是社区园林,都和商品房不相上下。
毫不夸张的说,深圳小产权解决了深圳70%的租赁需求。
腾讯房产曾展开调查,68.9%的受访者租住在城中村,其中,25.8%的人租在原关内,43.1%的人租在原关外。
因为租金低,深漂们住在离繁华一墙之隔的城中村。
这些房子槽点满满,户型不合理、采光通风差、布局杂乱无章......
但也是它,以一个极其包容的姿态,迎接每一个独自来深打拼的人。
“如果深圳城中村消失,你会选择离开深圳吗?”
在腾讯数据调查中,有51.1%的受访者表示,住不起将会离开深圳。
当深漂们的可支配收入降低,倒逼企业涨薪,结果就是大量企业搬迁,关内搬关外,关外搬惠州东莞等地。
有时候,深圳应该感谢这些小产权的存在。它在替整个城市提供“廉租住房”的基本服务。
它让无数奉献青春在奋斗的新深圳人,有了个不很是理想但很实用的家。
没有小产权房,就没有深圳
其实,“小产权房”不是深圳官方定义,文件中也从未出现,属于民间用语。
小产权的存在:
对深圳而言,它是改革开放的“见证者”;
对第一代建设者而言,它是家是安全感;
对现在的深漂而言,它是万般无奈的选择。
若是非要给它下是与非的定论,很难。
它的存在按国家现行法律规定来讲它不合法,但从民生角度来说,小产权房的存在本身是合理的。
它存在了几十年,解决了深圳一半人的居住问题。
某种程度上,甚至可以理解成它是被保护的。
虽然深圳官方一直命令禁止不能进行买卖,但说实话很难杜绝,灰色交易不断。
不管你承不承认,凡存在者,自有其理。
现在最难的是,若是一竿子打翻必然激起民愤,因为其中牵涉利益太多。
未来,小产权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得新生,深圳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。